武仙竹(1966-),男,湖北人,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开元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博物馆馆长,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辑刊主编。武汉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先后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元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等单位工作。主要从事科技考古和田野考古。重庆市考古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
获聘为国家文物局专家、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文物博物高级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莫斯科创新大学客座教授。主讲“田野考古技术”本科课程、“中国考古”硕士生课程,“科技考古前沿”博士生课程等。
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大型经济建设项目中多次担任考古发掘领队。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微痕分析与数字模型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小哺乳动物考古技术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项目“微痕考古研究”、重庆市重点项目“重庆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2014年,在开元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领衔与俄罗斯科学院合作建立中俄考古界第一个合作平台“中俄科技考古研究所”。独著专著4部、合著3部。在Journalof Human Evolution(英国:人类进化杂志)、QuaternaryInternational(美国:国际第四纪)、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中国科学通报)、《考古》《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SCI、CSCD、CSSCI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先后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高等教育教育成果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奖、全国教育系统“改革开放4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等多项奖励。在古人类学方面,主持发掘和研究了亚洲最早晚期智人遗址湖北郧西黄龙洞遗址、世界海拔最高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神农架犀牛洞遗址等。科技考古方面,在国际考古前沿创新建立“微痕考古”“小哺乳动物考古”两个专业研究方向。从西伯利亚小哺乳动物考古中揭示出人类在冰天雪地寒冷季节捕猎小哺乳动物作为食物资源的重要生产方式,并在西伯利亚考古中首次发现中国明代文物遗存。在古人类学、科技考古学、西伯利亚考古等长期科研教学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